【要闻速递】“战疫情”在咸宁ICU里奋战一个多月后 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十多条生命



从刚刚抵达咸宁,协助当地建立起全市第一个感染性疾病科ICU开始,到现在这一ICU已关闭,将仅剩的2名重症患者重新集中安置,一个月多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在这,直面新冠病毒掠夺生命时最凶残的一面,在红区里接诊最危重的病人,每一天都用尽力量和智慧,从死亡线上把生命抢回来。

这30多天,医疗队员一头扎进ICU里,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虽然现在队员们知道还不能有丝毫松懈,但一切都像咸宁这段时间的天气一样,正在慢慢放晴。


救治

ICU里紧张但充满希望和奇迹

2月15日,在协助咸宁市中心医院将原心内科的ICU改造为感染性疾病科ICU后,云南医疗队正式接管、指导全市疑难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云南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李波表示,省一院在筹备医疗队时就有针对性地挑选了重症抢救经验丰富的医护骨干,因此接管ICU后,该院的32名医护全部进入ICU工作。

截至目前,省一院医疗队所在的咸宁中心医院ICU医疗二组共参与收治患者15名,转运患者5人。在救治的患者中,老年人叶严(化名)一定会成为医疗队员们终身难忘的一位。当他还在通城县接受救治时,李波就曾赶到当地为他会诊过,当时即使已经做了气管插管,但他的病情还是非常严重,于是决定将他转到咸宁进一步救治。

image.png

2月18日,医疗队派出在院前急救和转运方面具有扎实基本功和丰富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袁颖和护师陈军,他们穿着全套防护服,搭乘120救护车,历时5个多小时,往返近200余公里,这才将叶严顺利转运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ICU。

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无常,常常尚算稳定的生命指标,会突然急剧恶化,病情反复。特别是当叶严出现新冠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时,队员们发现常规治疗无效。李波主任和咸宁中心医院的徐旭燕主任、陈勇主任带领省一院医疗队天天开会,琢磨着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方案。

image.png

2月24日,远在1500公里外的昆明,省一院副院长郭强主持召开了多学科远程会诊,与在咸宁援助的医疗队进行沟通。医疗队和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医护将叶严作为会诊案例。在昆的省一院专家组给予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他的预期提出了专家组的判断。

2月28日,医疗队员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分析,叶严需要排痰。当时,咸宁市中心医院唯一一台机械排痰仪已经在感染科超负荷工作,无法满足ICU的需要。因此,袁颖变身为“人工排痰器”。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午查房结束后,他就会在护士的协助下,为叶严拍背帮助排痰。每次排痰都要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持续地轻拍背体力消耗极大,每次都能让袁颖很快像洗桑拿一样全身湿透。

image.png

image.png

好在一切努力终于看到了回报。3月13日,叶严病情进一步好转,成功脱离呼吸机,平稳度过脱机后的第一个24小时。14日早上,查房医护鼓励病人下床活动。病人自呼吸机治疗后,袁兵副主任医师推着氧气瓶和注射泵,护士王道禧、陈智阳、阿晓明,和咸宁市中心医院的护士谈文芳等人一起,护卫着叶严,帮助他完成脱机后的首次下地行走。

成功后,整个ICU里都很激动,因为气管插管,还不能说话的叶严拿出了交流用的纸笔,写下了一句“我看到了阳光”。那一刻,医生和患者相拥,留下泪水。


团队

不断积累经验也带来思考

在救治过程中,医疗团队发现,时常出现重症患者的病情急剧变化,或是轻症患者会快速恶化为重症患者。重症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并且多伴有基础疾病。新冠肺炎主要是肺脏损伤,并且肺损伤修复很慢。

因此,通过不断总结,他们的治疗思路在遵循国家第七版诊疗指南基础上,也有了一些经验。李波表示,ICU能做的其实就是器官支持治疗,其中主要是肺脏的支持治疗,比如氧疗是第一位,抢救时则还包括呼吸机、气管插管、ECMO。

image.png

image.png

即使有生化、血气等一系列详细检查,但有时重症患者的状况依然不能理想地及时反应。因此护理团队的观察在治疗中更加重要,面对气管插管等不能讲话的患者时,省一院的护理团队只能想办法让患者用最简单的方法,传达更多的信息。比如,他们会让患者拿一个小黄鸭玩具,一旦患者有需要,轻轻一捏小黄鸭,就会发出类似哨音的声响。护理人员会拿着一个纸板,上面像菜单似的写满了选项,包括“疼痛”“翻身”“小便”“难受”,甚至画有表情,如果有对应选项,患者点一点就可以了,如果有其他要求,则用纸笔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对于条件适合的患者,医疗队在他恢复期时会每天为他针灸。李波说,在西医看来,中医的调理作用在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效果很明显。因此,在治疗每一位危重患者时,团队协作也是不可替代的诊疗手段。

当然,患者的病情并不是医疗队遇到的唯一挑战,在工作早期,不少队员因为长时间穿防护装备而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还有一位队员因为在防护装备里缺氧头晕,摔在地上,造成头骨轻微骨折。这一难题,医疗队员们用的是一种令人心疼的方式解决的——习惯它。

即使已经和新型冠状病毒打了一个多月的交道,有了一些经验,但李波还是会感到怕,因为现在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很肤浅,即使他们成功救治了一名又一名病人,但是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病人少了,但剩下的病人,都是最难啃的骨头。”

李波怕的还有队员们的安全,好在现在该院医疗团队不少带病上阵的,但始终没有队员感染新冠肺炎,一定要守住这个零感染,也是医疗队的一大重要任务。

也许正是这种怕,让医疗队能时时警醒,也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付出100%的努力,坚守到最后一个危重患者出院。

image.png




供稿:省一院支援湖北医疗队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