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心理自助与干预建议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一、确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一个人突然从普通的健康人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除了忍受躯体方面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下:

1.确诊的患者会受到惊吓、刚开始可能极力否认、怀疑医生的诊断;之后会不知所措、麻木、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绝望、悲伤、抑郁、焦虑;甚至会逃跑、迁怒于医务人员、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

2、被隔离人员会感到孤独无助、绝望、抑郁、焦虑、失眠;沉浸在恐惧中,甚至因感到治愈无望而放弃治疗;也可能出现各种猜疑,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治疗;也有人病情稍有缓解,便盲目乐观,病情稍有恶化又难以承受;有人出现躯体不适,如恶心、呕吐、尿频、失眠、厌食等。

3、病情危重患者,特别是对于因呼吸窘迫、气管切开而难以表达的患者来说,呼吸困难会导致焦虑紧张,而焦虑又会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濒死感、恐慌等症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此外,身体的痛苦、目睹病友的离去也容易使这些患者陷入悲观、绝望之中。

4、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

(1)轻度应激反应   表现为轻度的情绪、认知和躯体症状,例如:紧张、焦虑、食欲差、腹泻、尿频、出汗、坐立不安、失眠等,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中度应激反应   表现为易激惹、缺乏工作动力、适应能力减退、眠差、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等。

(3)重度应激反应   严重影响工作和个人职责的完成,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病性症状,此时需尽早进行精神科的治疗,以免病情迁延。

二、确诊患者的心理自助与干预

根据确诊初期、隔离治疗初期的心理特点,可先开展心理自助;如发现患者不能调试好心理状态,必须由专业精神心理医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1正视疫情信息   理性、客观分析疫情的信息,不轻易相信夸大风险、渲染威胁的信息,选择相信国家权威媒体、医生宣传的可靠信息,有助于稳定情绪。

2适度活动、增加愉悦感   运动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激素的释放,使你愉快。 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你可以尝试打太极拳、练瑜伽、做广播体操等运动,降低沮丧、失望、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3合理宣泄情绪 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当下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或是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视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4营造安全感    尽管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更有力量地面对与疾病的这场“战斗”,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5保持放松    如果你想使自己保持平静,请使用简单的方式,例如:深呼吸,从1数到4,然后缓慢地呼出气。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手机里有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点时间练习,回到当下,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锚定在腹部、鼻腔,或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进行自然而缓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6接纳心理反应    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允许这些反应的出现,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应对一切都会好转。

7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    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是内心要和外界保持连接,可以通过手机、微信、视频等方式交流,寻求心理支持。还可以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思考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调动内在资源,增进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

8专业人员心理干预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持续恶化,如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情绪不受制控制,而且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改善和缓解,可以尽快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精神科药物治疗。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