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睡眠 他们真的睡好了吗?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4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比起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常被忽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黄代金表示,儿童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学习困难,还会带来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睡眠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


黄代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 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下午


专家擅长

擅长失眠、打鼾、发作性睡病、高血压、不宁腿综合征、磨牙症、焦虑、抑郁、COPD、哮喘、肥胖等疾病的诊治。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

致褪黑素分泌减少

黄代金表示,人在不同的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长是不一样的。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给出了每个年龄段睡眠需求的建议,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学龄前儿童,要保证大于10个小时的睡眠,小学生至少9—10个小时,中学生至少8—9个小时,成年后也要保证在6—8个小时。只有在保障了睡眠时长的前提下,才能谈睡眠质量。

“半夜3点前的深睡眠,是儿童、青少年的黄金睡眠时间,此时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不仅用来长个头,还能修复白天受损的皮肤细胞。”黄代金表示,很多孩子由于学习、娱乐等原因熬夜晚睡,剥夺了自己的深睡眠时间。他尤其提醒,电子产品对睡眠质量的干扰很大,一方面沉迷电子产品会占用睡眠时间,另外,电子产品大部分发出的是蓝光,蓝光进入视网膜会引起褪黑素分泌的减少,从而导致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深睡眠的减少、容易觉醒,降低了睡眠质量。



睡够了还想睡

可能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肿大惹的祸

有些孩子晚上有足够的睡眠时长,但是白天上课总在打瞌睡,甚至站着竟然也能睡,更夸张的是运动中突然躺下也能睡着。黄代金表示,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发作性睡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个疾病都会引起嗜睡,但发作性睡病在两次睡眠间精力状态是正常的,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醒了还想睡,精力差,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肝、血压升高等问题。

对于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黄代金建议家长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如果孩子睡觉时常常张口呼吸,且呼吸不均匀,有一会儿很响一会儿又没声的呼噜声,那就很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种情况的孩子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往往肿大,伴有腺样体面容,比如牙齿“飞”出来了,整个面部肌肉相对比较僵硬,发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早干预,避免对孩子未来的面部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



睡着了还“拳打脚踢”

可能是这种疾病

“做梦的时候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在梦里被人追赶时总也跑不掉,想挥拳却总也挥不动。”黄代金表示,这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张力在做梦时是处于一天当中最低的时候,肌肉不会收缩而无法带动肌肉关节活动,而有一个疾病却恰恰相反。“做梦的时候肌肉张力很高,梦境中的动作会被实际表现出来,这种现象被叫作梦境扮演,也叫作快动眼相关性行为障碍,如果孩子经常在睡眠中表现出梦境中的动作,应该引起重视。”

黄代金表示,梦境扮演虽然会有实际动作,但人一般不会离开床,而睡行症,也就是我们说的“梦游症”,往往会在睡眠中做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行为,甚至会开门、外出行走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在卧室墙上、床下铺一些软的海绵垫,防止孩子坠下床造成伤害。以上这两种睡眠中的异常行为都是必须要纠正的,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心情放松

孩子才能真的睡得好

黄代金表示,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处理、不良情绪等,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如果不能主动排解,得不到科学引导,很容易造成焦虑、抑郁,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佳也会带来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让孩子睡得好,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发泄负性情绪,睡觉前和孩子的交谈话题应尽量轻松愉快,不要增加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

除此之外,这几件事情要做好:

房间的布置、床品的选择等,尽量让孩子感到舒适、放松。 

白天带孩子多到室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多参加一些运动锻炼,多听一些正能量的音乐。

尽可能在睡觉前两小时完成进食。不要吃太多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喝太多水和饮料也会出现夜尿增多,影响睡眠质量。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烦躁、多梦易醒、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嗜睡等问题时,建议到医院睡眠专科进行监测排查,从而归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