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修复重建”之路:近半年已有2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口腔肿瘤手术的特点是在肿瘤根治术后往往会出现组织缺损,影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功能,生活质量较差,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5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口腔颌面外科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了修复重建小组,半年来成功实施了10例复杂的肿瘤根治及修复手术,其中2项技术的开展在省内尚属首次。 

11月,修复重建小组为一位35岁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切除了左侧下颌骨,采用何种方法重建下颌骨,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下颌骨修复得越精准,患者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才能恢复得越好。

以往这类缺损的修复方法,是截取患者的腓骨肌皮瓣,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而这次,修复重建小组选择的是患者的髂骨肌皮瓣进行移植,髂骨的厚度、高度和弯曲弧度与下颌骨更加接近。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小组成员还与省一院数字医学中心合作,提前通过3D打印了1:1的修复重建模型,保证了截取的髂骨更加精确,更贴合移植的部位。并且修复时还设计了穿支皮岛作为观察窗。最终在11月中旬,修复重建小组成功实施了省内首例血管化髂深动脉穿支髂骨肌皮瓣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目前,患者康复良好,半年后可行种植牙修复,患者就能恢复咀嚼功能了。

QQ截图20211203175218.png

“修复重建显微外科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中最难的手术之一,但肿瘤患者人群较大,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年轻是用来努力和奋斗的,我们要培养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团队,从会做手术,到做细,再到做精。”省一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李永生介绍,作为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坚持不断发展修复重建技术。今年5月,在省一院领导班子行政交班会上,院长蒋立虹讲到,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发展中并具有潜力的科室,要锐意进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永生主任带领全科多次开展专题讨论并进行人员整合后,成立了修复重建小组。

修复重建小组是由医疗组长夏翼超博士及娄慧全、刘祥、邵胜杰、鄢锋4名硕士组成,平均年龄31 岁。这是一群有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有激情、有朝气,拥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热爱修复重建显微外科工作。他们也是科室在张志愿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一批年轻医师。

在修复重建工作的征途上,5名年轻人不辱使命,视责任为己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惧艰难,在为一舌癌患者手术时,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成功实施了云南省首例根治性颈清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并与对侧颈部血管吻合整复舌大部缺损术。

该患者因为舌癌波及范围较大并且发生了颈淋巴转移并与颈鞘粘连,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切除了颈内静脉,致使同侧颈部术区没有适合游离皮瓣移植用的受区血管,以往针对这种情况,往往选择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缺损,然而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舌部缺会造成修复后的舌体外形臃肿,活动度差,功能恢复差,并非最佳选择。如果能够采用游离皮瓣来修复,显然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何找到可供游离皮瓣移植的血管一度成为了困局。在李永生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据国外文献报道,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采用对侧颈部动、静脉进行吻合的重建方案。在手术中经过仔细解剖对侧颈部血管,精心地将动静脉血管一一吻合,终于手术获得成功,患者也康复良好。



“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不仅要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年龄,还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夏翼超表示,修复重建小组成立之时,他和小组成员也都确立了临床研究的方向。这条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有时手术会持续20个小时,有时患者的情况复杂艰难,有时修复方案的设计会遇到瓶颈需要攻克。不过,李永生对小组成员们充满信心,“这群年轻人面对辛苦从不抱怨,遇到困难不言放弃,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因而才能成功完成一例例修复重建手术,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这是一群真正的昆华青年。”

坚持培养学术型人才,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这也是口腔颌面外科紧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主任李永生带领下,在护士长杨静带领的护理团队全力协同配合下,在麻醉手术科、骨科、重症医学科、数字医学中心等多学科的全力支持下,全科人员正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重视学科和团队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