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男子食菌中毒导致急性肝衰竭 胆汁变得又黑又稠

“我以为那就是平时经常吃的‘滑滑菌’,谁知道竟然中毒了。”11月22日,来自昭通镇雄的林先生还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省一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接受治疗。回忆起前不久因为吃了路边捡到的黄褐色野生菌,导致急性肝衰竭的经历,他仍然心有余悸。


医生检查林先生的胆汁引流情况 


如果病情继续恶化

将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据林先生回忆,11月4日,他在老家木屑厂周围的土路边捡到约300-400g黄褐色野生菌,“那些野生菌长得很像我们平时吃的长在树上的‘滑滑菌’,我就带回家煮了菌汤,跟哥哥一起吃了。”林先生说,当天夜里他们兄弟俩就开始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全身乏力的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又转院至省一院接受治疗。


“兄弟俩到院后,经过评估,进食毒菌较少的哥哥病情较轻,在急诊病房给予了常规内科治疗,但进食较多的林先生病情急剧恶化,转氨酶高达3494.8U/L,总胆红素升至104.39umol/l,凝血功能PTA低至24%,血小板低至11*109/L,已经达到了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就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7-10天会导致死亡。”据省一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主治医生马秀英介绍,林先生兄弟俩中毒后,疾控工作人员踩点收集了他们所食用的野生菌,经真菌分类学专家辨认可能为剧毒的盔孢伞。后通过烘干后寄往中国疾控中心毒理实验室做菌种鉴定,被鉴定为急性肝损害型的条盖盔孢菌。


此时林先生的病情危重,省一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肝胆外科、MICU立即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医生们讨论后认为,患者为含鹅膏毒肽蕈类中毒,该毒素存在肠肝循环,即使很小的毒素剂量在肠肝循环下也会不断放大毒素效应,加重肝损害,虽然穿刺有极大的出血风险,但是导致患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危象的始作俑者就是“躲”在肠肝循环里面的鹅膏毒肽,引流出有毒胆汁加综合治疗后才能较迅速恢复健康。


于是,在经家属同意后,医生当即为林先生实施了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成功引流出毒胆汁,“当时引流出的胆汁又黑又浓稠。”马秀英医生说,引流治疗的效果很显著,第二天,患者的肝功、凝血功能就明显恢复,手术穿刺也没有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到了第四天,患者引流出来的胆汁就已经恢复为黄色透亮的状态了。


从患者体内引流出来的毒胆汁


穿刺第四日恢复至黄色透亮的胆汁


现在,林先生已经达到出院标准,近两日就能出院回家。医生叮嘱以后不确定的野生菌要谨慎食用时,林先生急忙摆摆手说:“不吃了,以后什么菌都不敢吃了。”

 

所有蕈中毒致死病例中

72.63%患者死于急性肝损害型中毒


据了解,此次导致林先生中毒的条盖盔孢菌,又称条盖盔孢伞,是典型的木材腐朽真菌,生长在腐木上、锯末堆上或者腐殖质高的地上,是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最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该种含有鹅膏肽类毒素,与剧毒的鹅膏、环柄菇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该类野生蕈中毒死亡率高,据统计,所有蕈中毒致死亡病例中,高达72.63%的患者死于急性肝损害型中毒。


导致林先生中毒的毒菌


据悉,省一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暨重症肝病中心在急性肝损型蕈中毒诊治方面,经过多年地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体化综合诊治方法,前期已成功救治多例重症患者。2023年7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成功注册了“通过胆汁引流中断毒素肠肝循环救治含鹅膏毒肽蕈中毒致肝衰的临床研究”,以期通过规范的研究数据来呈现含鹅膏毒肽蕈类中毒致肝衰竭诊治方法(昆华方案)得到推广应用,救治更多此类野生蕈中毒患者。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