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新闻】云南省房颤中心提醒大家:规范抗凝预防卒中 6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

6月6日是第10个中国房颤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围绕“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主题开展了系列健康宣教活动,提醒患者及公众提防疫期间不要忽视房颤,规范抗凝降低卒中风险。

微信图片_20220606165300.jpg

预防卒中是房颤的重要治疗目标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范洁教授在房颤日宣传活动中指出:“房颤是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与栓塞事件,从而诱发猝死。”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预防卒中是重要的治疗目标,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广泛使用预防血栓的口服抗凝药物。“过去患者对抗凝药物治疗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一是房颤患者认为卒中的发生离自己还很远,这种预防性的治疗没有必要,另外则是因为传统的抗凝药物需要患者定期强制监测国际化标准值INR,而且治疗效果易受到多种药物及食物的影响,确实比较麻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但范洁教授也表示,这一现象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得到了很大改变。“现在使用的新型抗凝药作用机理与传统抗凝药不同,作用靶点更单一,患者不再需要频繁去医院检测,安全性、方便性增强,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改观。”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减少了外出,对于吃药这件事似乎也马虎了起来。范洁教授强调,抗凝药突然停了以后形成的血栓更可怕,千万不要自行停用,也不能因为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买药而减少用药剂量,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咨询评估。对于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血栓。

微信图片_20220606165304.jpg


没有症状的房颤往往更严重

很多房颤患者是因为出现了心悸、心慌等症状来医院就诊而被确诊,但因为房颤的发生并不一定是持续性的,有的人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一次,这个时候常规的心电图、24小时候动态心电图都难以捕捉到。“对于有症状但难以确诊或已经发生过心梗的人群,我们会推荐植入性的心电记录设备进行监测。”范洁教授表示,随着多年推进房颤的健康宣教,如今大家的主动就诊意识已经逐渐增强,目前省一院心内科周一至周五都开设了房颤门诊。

“一个脑卒中的病人发病后经过检查发现他有房颤,一个下肢血管栓塞的病人也发现了他有房颤......这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事情,没有症状的房颤往往后果更严重,因为没有引起关注和重视,也就没有进行积极处理。”范洁教授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越来越多,建议6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每年进行常规筛查,平时如果有心慌、心跳、脉搏不整齐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于房颤是多靶点、多因素致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改善高血压、肥胖、慢阻肺等可能导致房颤的不良因素。

基层患者也能获得规范管理治疗

房颤是 21 世纪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 1000 万,新发患者不断增多,疾病负担逐渐增大。2016年9月9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期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宣布成立中国房颤中心,意味着我国的房颤管理将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第一批通过了中国房颤中心评审,是我省唯一一家国家房颤示范中心,也是云南省级联盟主席单位,同时还是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批复成立的“云南省房颤规范化管理中心”主任单位。省一院“房颤中心”通过专家巡讲、线上授课、义诊咨询、科普宣教等多种形式,已培训了房颤治疗专业人士3000多人,义诊、线上学习受众已经超过6万人。通过参访学习、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上级医院可以为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质控管理,同时提供会诊并协助下级医院制定治疗方案,帮助基层医生提升对房颤相关疾病的认知、诊疗及专科管理能力,做好房颤防治宣教,让基层患者可以就近获得及时规范的诊疗。

微信图片_20220606165304.jpg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房颤中心认证单位已有16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10家。范洁教授表示:“房颤科学化综合管理和分级诊疗下沉,真正提升基层的心血管综合防治能力,方可促进房颤体系的发展,进而全面改善我省房颤患者诊疗局面,提高房颤疾病认知率、诊疗率,降低房颤疾病卒中率、致残率、死亡率,让广大患者获得最佳获益。”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