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菌季,如何识别有毒菌?预防姿势是先拿起手机……

今年进入雨季以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急诊内科仅接诊过2例野生菌中毒的患者。省一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韩斌分析,相比往年同期,今年野生菌中毒的就诊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因为野生菌还未大规模上市,另外也说明了每年坚持进行的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逐渐深入人心。但是,现在还远远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

根据急诊内科菌中毒的接诊以及到各州市处理菌中毒应急卫生事件的经验,近几年云南人最容易“中招”的有毒野生菌有4种,下面,韩斌将从这4种有毒野生菌入手,为大家说说披着美味外衣的有毒野生菌该如何防范。




韩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 

主治医师








见手青(牛肝菌):宁愿犯险也想吃的美味



QQ截图20210624111754.png

今年急诊内科接诊的2例野生菌中毒患者都是因食用见手青而中毒,比较幸运的是中毒程度不深,治疗及时,很快就完全痊愈了。见手青作为一种微毒野生菌,在云南有悠久的烹饪历史,深受食菌老饕们的喜爱,但是每年都有不少吃货因吃它而中毒。
见手青因含有毒蝇碱、蟾蜍素等毒素,诱发的中毒类型属于神经精神型吃了以后首先会出现头昏、恶心、口腔异味感等症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动物及矮小幻视,部分人还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状的被害妄想,进而出现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行为。
这类野生菌中毒事件在昆明地区最为常见,早在20年前,急诊内科就在省内率先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来进行治疗,对这类中毒患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非常理想,经治的患者基本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后遗症。





鹅膏属毒菌:容易误认为是鸡枞菌



QQ截图20210624111806.png





致命鹅膏(白罗伞)和灰花纹鹅膏(麻木鸡)因为外形很接近可食用菌,比较容易混淆,例如误认为是鸡枞菌,因此常常出现村民误采、误食。

外表长得很“朴素”的致命白罗伞毒性却很强,它所导致的中毒症状属于肝脏损害型这是毒蘑菇中毒中引起死亡的主要类型,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病情复杂而凶险,治疗难度极大,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这类毒菌的毒素还比较“狡猾”,患者在中毒早期仅仅表现为胃肠炎症状,随后缓解,进入假愈期,让人误以为不是严重的中毒,延误就诊时机因此,有经验的急诊医生在接诊食用野生菌早期出现胃肠不适症状的患者时,即使患者症状减轻,也会建议留观3天左右,确保能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肝损害病情,在病情急剧加重前便能及时进行救治。






亚稀褶红菇:几乎和能吃的稀褶红菇一模一样




QQ截图20210624111819.png


亚稀褶稀褶红菇(火炭菌)都属于红菇属,他们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因此,连野生菌专家都不能仅凭肉眼观察就准确判断是哪一种菌。在许多自采自食野生菌而全家中毒死亡的惨剧中,很大一部分的罪魁祸首就是亚稀褶
因为具有剧毒,亚稀褶和白罗伞还被称为“黑白无常”。亚稀褶的中毒症状属于横纹肌溶解,以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麻痹中毒性心肌炎为主要表现





大青褶伞:常被误当做无毒的高大环柄




QQ截图20210624111828.png


大青褶伞(铅绿褶菇)是中国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因为外形相似,大青褶伞常常被当做无毒美味的高大环柄采摘食用。仅2019-2020年至少引起209起中毒事件,437人中毒!中毒事件涉及云南、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浙江等省份!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大青褶伞的毒性较白罗伞要弱,中毒症状属于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享受美味要小心 预防姿势快记好



预防姿势一:千万别自信能自己拾菌

QQ截图20210624112052.png

有毒野生菌和野生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野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确定品种,而是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就算经常拾菌的村民也不能盲目自信自己的辨别能力,常在市区居住的市民就更不要仅凭图片等资料就去尝试自己采摘野生菌来食用。不仅要去正规市场购买,购买时也应该再检查一下。 
预防姿势二:再馋也别吃太多太杂

QQ截图20210624112102.png

其实大家都知道,杜绝野生菌中毒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不要食用,但我大云南人向来对美食的热爱很难压制。因此当实在嘴馋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太多,避免微量毒素积累导致出现症状。也不能吃杂菌,避免在加工过程中会混合产生毒素。 
预防姿势三:还未加工前先给菌(jièr)子拍张照

QQ截图20210624112114.png

    因为野生菌在加工过程中,已经改变了形态和颜色,因此当出现中毒后,就算带着熟的菌子或呕吐物,医生和野生菌专家也很难辨别出“凶手”到底是什么品种。因此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野生菌加工前拍一张照片留存,以防万一。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