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季节,吃货们看过来!!!

宣传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人食用菌子中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毒菌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一旦病情危重,就算来到经验设备力量雄厚的大医院救治,抢救成功率也不高。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韩斌主治医师表示,在食用野生菌前,首先就要提高警惕,有风险意识,谨慎安全食用,预防野生菌中毒。


专家简介

       韩斌,硕士,从事急诊及ICU重症监护工作。云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转化医学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国家脑卒中质量控制委员会云南分中心脑死亡评估师;国家卫计委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治疗、监护,中毒性疾病抢救治疗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诊治。

 

中毒者:多为自己拾菌吃

      从收治的野生菌中毒病人特点来看,城市的居民中毒者少,且引起中毒的野生菌多为可食用微毒菌类,症状相对轻微;危重症及死亡病例多以农村居民为主。韩斌医生说,城市居民大多数在农贸市场采购野生菌,买到的是来源可靠,分类清楚的野生菌,并且大多是年年食用的安全的菌子,比如鸡枞、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等。而在农村,往往过于依赖自己找拾菌子的经验。但是,很多有毒野生菌与可食用野生菌长像非常相似,并且在同一采集地点采拾到的野生菌,因为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去年或许是可以食用的,今年有可能就会混杂有长像非常相像的有毒野生菌。另外,农村的采拾者往往会把常见的经济价值高的菌子进行出售,一些不常见菌子留下来,还会邀约亲朋好友一起来吃,从而容易发生群体野生毒菌中毒事件。例如,去年就出现了某地州农村家庭全家五六口人吃菌后中毒,最后只有一人存活的惨剧。

吃菌子:须要注意这几点

      韩斌医生表示,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野生菌的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在吃菌子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菌子来源:
       一定要安全可靠。品种尽量单一,避免多菌杂食。不熟悉、长像奇特怪异、颜色鲜艳、有菌托及菌环的,与以往食用经验有区别的菌子,千万不要采集食用。没有经验的人不要到野外采集食用野生菌。

      第二,加工方式:
      煮:最安全。煮食的加工方式加热最均匀,只要不是剧毒野生菌,微毒、可食用的菌子煮透后食用很少发生中毒。比如在餐馆里,见手青就是先用开水汆一道再炒,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炒:不太安全,要有经验的人才能把菌子炒得均匀熟透。特别是当数量比较多时就会加热不均匀,微毒菌类如见手青等因为毒素降解破坏不充分,导致食用后中毒。

      另外,凉拌、冰冻、腌制等新的加工方式也在不断出现,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为好。

      第三:食用数量:
      吃菌子中毒往往与食用数量有关系。有这样一位患者,从外地回到云南后,一顿接一顿地接着吃菌子,微毒在体内形成蓄积后引起了中毒。所以,野生菌只能作为一种尝鲜的美味,适当少量进食,而且不要连顿食用,这样可以减少中毒几率,即使中毒症状也会轻一些。

      第四:大蒜试毒、解毒等民间经验不可靠。
      大蒜变黑说明菌子有毒?没变说明菌子没毒?千万不能用这类方法鉴别菌子是否有毒!一位患者告诉医生,他炒了一锅菌子,放了很多大蒜都没有变黑,可还是中毒了。

      菌中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或许大家都知道,吃菌子中毒后会看见“小人人”。其实,根据野生菌中毒的不同类型,还有很多其他症状。

      韩斌医生介绍,毒蕈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以下6个类型。

      1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行为。

     3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 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如鹿花菌所含的鹿花毒素,会导致红细胞受损。1~2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细胞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大及脾大等。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4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等剧毒野生蕈引起,可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病情复杂而凶险,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这类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衰竭与循环衰竭。主要是亚稀褶黑菇中毒导致。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

     6光过敏性皮炎型
     如短黑耳、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性物质卟啉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人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热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患者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别忘记:带上菌子去医院

     多数可食用菌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中毒预后良好。而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分别是:毒蝇伞、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秋盔袍伞、毛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野生菌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食用野生菌应特别小心谨慎。”韩斌医生提醒:出现野生菌中毒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机构治疗。切莫因为症状轻微而忽视,早期到医院处理可以得到最佳的救治时机。

      还有一件事千万别忘记,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后,带上吃剩的菌子(没有加工过的最理想),或者带上呕吐物、排泄物,及时到医院做化验,鉴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毒素,有助于治疗。如果是在餐馆发生菌子中毒,可拨打卫生监督部门或疾控中心的电话,采集标本进行鉴定。

 

 

电话:0871-63639921、63645556  传真:0871-63627731     电子邮箱:khyyyb@163.com

滇ICP备15003244号      备案号:53011202000213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